智蒲新程:齿轮咬合青春力量 三维教学转动未来

撰稿人:冯迪迪、薛红波发布者:夏鑫琥发布时间:2025-07-03浏览次数:

为促进科技普及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结,激发胡埭镇社区的小朋友们对机械运动奥秘的探索欲望,7月2日,“蒲公英”支教实践团走进无锡胡埭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当地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齿轮里的中国智造”科普课堂。

“大家看,精密咬合的齿轮如同默契的舞者,在动力传输的舞台上演绎着机械芭蕾。”随着实践团成员张丽丽的生动讲解,多媒体屏幕上的三维动画将齿轮传动原理具象呈现:从故宫钟表馆的擒纵机构到复兴号高铁的传动系统,从传统机械表的精妙构造到工业机器人关节的精准控制,千年齿轮文明在数字化演示中焕发新生。当3D打印的斜齿轮组在讲台联动启动时,前排男生瞪大双眼紧盯转动的齿轮组,后排女生不自觉随着机械韵律轻轻摇摆身体。

互动环节中,一个发问引发全场思考。第一排小朋友举手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齿轮的发明和创造,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么样?”张丽丽同学积极引导大家展开讨论:“没有齿轮,自行车无法骑行,电梯不能升降,甚至手机都可能无法生产……”志愿者们分发简易纸板齿轮,带领孩子们拼接传动链条,直观感受齿轮缺失时的“卡顿感”。在协助过程中,一位小朋友因齿轮卡住急得皱眉,身旁的志愿者大哥哥立刻用工具轻轻调整角度,边操作边讲解:“就像生活遇到困难,找到正确的‘契合点’就能顺畅前行。”

志愿者团队创新设计的“齿轮韵律操”将科技与美育完美融合。孩子们时而模仿行星齿轮公转自转舒展四肢,时而模拟凸轮机构起伏锻炼核心力量,久坐产生的疲惫在充满机械美感的律动中烟消云散。

此次课程创新采用“理论认知-实践验证-创意拓展”三维教学模式,将大国重器中的机械原理转化为青少年可触可感的实践课程。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这颗播撒在孩童心田的齿轮种子,终将在时间的传动中孕育出创新的果实。无锡职大学子正以青春为轴,以知识为轮,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Z世代的传动篇章。

(撰稿:冯迪迪、薛红波;摄影:周恩沁;审核:王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