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推动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让社区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激扬时代新声。7月1日,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蒲公英”支教实践团,走进无锡市胡埭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沉浸研学‘活’化英雄史诗,非遗团扇‘绘’承红色薪火”主题的红色党史课程,用创新形式奏响红色文化,传承时代强音。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为主题,精心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借助高清历史影像、详实战役地图、搭配生动的PPT课件,将长津湖战役的冰血交融、上甘岭战役的浴血坚守等重大战役娓娓道来。当屏幕中还原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震撼瞬间,孩子们屏息凝神;听到杨根思“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时,不少青少年眼眶湿润。互动环节中,面对“志愿军为何能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作战”的疑问,志愿者李明结合《最可爱的人》纪录片片段,深入浅出地解答:“这不仅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万家灯火,更是为了捍卫和平正义,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宣讲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团扇制作活动将氛围推向高潮,非遗团扇与红色文化元素交相辉映,空白团扇、五彩画笔、金色勾线笔整齐陈列。志愿者化身“非遗小导师”,手把手指导青少年创作:有的以遒劲笔锋在扇面书写“抗美援朝精神永存”金色大字;有的用细腻笔触描绘志愿军战士奋勇冲锋的英姿;还有的巧妙融合五角星、和平鸽、橄榄枝等元素,构建出对和平的美好祈愿。实践团成员冯迪迪总结道:“非遗团扇承载千年文化底蕴,当它与红色精神碰撞,革命薪火就在孩子们的指尖生生不息。”
此次“三下乡”实践开发的红色党史课程,不仅为社区青少年搭建起触摸历史的桥梁,更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红色精神内涵。“蒲公英”支教团将持续创新“红色课堂”融合模式,让非遗技艺、数字技术、文艺创作成为红色文化传播新载体,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让红色文化浸润生活每个角落。
(撰稿:冯迪迪、薛红波;摄影:周恩沁;审核:王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