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蒲公英”支教实践团在胡埭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以“急救小知识”与“防火防水指南”主题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两大主题模块,传授急救与安全知识,为青少年构建起立体化安全防护网。
急救知识启蒙:从理论到实践
活动伊始,动画短片《急救小超人历险记》瞬间点燃现场。随着卡通人物演示“先呼救、保冷静、找大人”三原则,孩子们在欢笑声中建立起急救意识。实践团创新采用视觉冲击的动画导入、触觉感知的模拟训练、听觉强化的口诀记忆,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实操守护安全:海姆立克法趣味教学
“剪刀、石头、布——”朗朗上口的三步口诀揭开急救技能实训序幕。实践团成员们化身“安全教练”,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定位脐上二指的“剪刀”位,握拳顶住的“石头”点,最后用“布”包裹实施冲击。为了加深孩子们的理解,实践团成员组织孩子们两人一组,用气球模拟练习手势,并提醒他们实际操作时不可发力,且仅对“清醒且无法咳嗽”的人使用。
生命律动课堂:CPR节奏游戏
《最炫民族风》的熟悉旋律被赋予新使命——成为心肺复苏的节拍器。孩子们跟随100-120次/分钟的节奏,在桌面练习按压频率。“原来救人要跟着音乐节奏来!”参与体验的小朋友兴奋地说。这种将临床标准转化为童趣游戏的教学设计,让专业急救知识真正“活”了起来。
安全剧场体验:情景模拟强技能
在特设的“危机处置实验室”中,烟雾模拟、报警演练、逃生路线规划等场景轮番上演。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亲历从险情识别到正确处置的全流程。“拨打119时要讲清地址、火情和联系方式!”在实践团成员引导下,“小演员们”逐渐褪去紧张,展现出沉着应对的“小大人”模样。
防火防水双防线:筑牢安全屏障
实践团成员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如厨房明火、玩打火机、电路短路和易燃物堆积等。随后,他们详细讲解了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何正确拨打119、灭火器的使用与分类等。在防水安全方面,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六不”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此外,他们还展示了安全设施完备的游泳场所应有的救生设备、急救设备、安全警示标识和救生观察台等,让孩子们了解在安全的环境中游泳的重要性。
这场持续三小时的安全嘉年华,通过2大主题模块、3类教具创新、5个互动环节,为传统安全教育注入新活力,让孩子们完成从“被保护者”到“自护者”乃至“助人者”的蜕变,实践团坚持深耕安全教育创新试验田,用青春智慧守护生命之光,以教育创新筑牢未来之基。
(撰稿:冯一铭、薛红波;摄影:惠忠静;审核:王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