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全面发展。7月7日,“蒲公英”实践团开展主题为“寓教于乐以‘心’护航,赋能儿童情绪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创新形式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活力。活动通过“知识课堂+趣味互动”双轨模式,帮助孩子们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助力身心全面发展。
实践团成员化身为亲切的“心灵导师”,通过趣味十足的心理健康知识小课堂,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情绪的种类、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不同情绪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情绪,实践团成员以动画演示、卡通形象比喻等生动形式,将抽象情绪转化为“看得见”的彩色符号。通过讲解情绪类型、识别方法及影响,引导孩子们理解“喜怒哀惧”的正面意义,并传授呼吸调节、积极暗示等实用技巧,让心理知识变得鲜活易学。
在“情绪飞盘”环节,实践团成员以创新设计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符号。活动伊始,孩子们在彩色卡片上写下“作业太多”“被朋友误会”等近期困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将其粘贴飞盘架上。“我们的目标不是比谁扔得准,而是比谁能用最大的力气把‘坏情绪’赶跑!”实践团成员范新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跃跃欲试。随后,通过投掷飞盘完成“击退坏情绪”的象征性挑战,运动中释放压力,笑声中收获成就感,实践团适时引入“情绪外化”理论,教会了孩子用“把烦恼扔出去”的意象化方法缓解压力。
“不倒森林”游戏则通过团队协作,8根1米高的塑料杆等距围成圆圈,8名孩子需在杆子倾倒前顺时针移动并扶住下一根杆。初次尝试时,此起彼伏的“哎呀”声充斥场地——或是转身太慢眼看杆子倒地,或是紧张过度提前松手。“还记得飞盘游戏吗?失误就像没打中的那几次,但最后我们都成功了对不对?”受到启发的孩子们自发围成小圈商量策略:“我们喊口令统一步伐!”经过几次尝试之后,所有杆子完成了循环,成员们抓住教育契机,将游戏中的“慢节奏适应”“团队信任”等要素与日常学习场景结合,带领孩子模拟“比赛失利”“被批评”等情境,用游戏中学到的深呼吸法、积极心理暗示进行演练。
此次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完成了从“知道情绪”到“驾驭情绪”的成长跨越,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和管理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蒲公英”实践团将持续完善“心理游戏资源库”,通过开发情绪认知卡牌、抗挫力训练游戏等教学内容,构建“高校-社区-家庭”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让每一次游戏互动都成为照进童心的微光,让情绪管理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长成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
(撰稿:范新雄、薛红波;摄影:王宇;审核:王丽梅)
实践团开展“不倒森林”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模仿情绪
实践团成员将情绪具象化为卡通形象
实践团成员做小游戏的准备工作
实践团成员指导飞盘游戏